比较教育研究

  • 从伦理道德视角,试析儒家与基督教两种人性论的不同预制作用

    林滨

    人性理论与伦理道德密切相关,它构成伦理道德的理论起点。本文从儒家与基督教对人性善恶的不同界定出发,力图从中西伦理中心、道德教育依据、道德教育本质三个角度分析两种人性理论于伦理道德领域的不同预制作用。

    2005年02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下载次数:107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24 ]
  • 后现代科学实在论及其对教育研究的启示

    阎亚军

    后现代科学实在论是当代科学实在论在后现代主义思潮背景下的一种思想倾向或方法论趋向。它虽然仍高举着科学理性的大旗,但却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后现代科学实在论在科学主义的精神中引入人文主义的精神,把科学的社会化和社会化的科学看作是一致的,从而在科学哲学的研究中推进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后现代科学实在论的许多思想、观念对教育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及方法等有重要的启示。

    2005年02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4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0 ]
  • 艾丽斯·杨的多元文化主义公民资格观与公民教育观探析

    何晓芳

    在全球化时代,一体与多元成为世界发展的两种趋势。以艾丽斯·杨为代表的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思想在20世纪末以来已经成为世界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一个令人注目的亮点。普遍与差异、同质与异质成为多元化时代公民教育不可忽视的两组矛盾。

    2005年02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942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223 ]
  • 论西方学术专业的工会化变革

    陈伟

    在西方,工人阶级与学术专业本来分属两个不同的社会等级,工会主义与专业主义本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并且后者总是较前者优越。但1960年之后,随着西方学术专业经济-社会地位的"无产阶级化",工会逐渐成为学术专业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斗争工具。通过工会的集体谈判,西方学术专业提升了物质待遇、改善了工作条件,但也损害了其源自传统的神圣化身份特征,并使自己陷入了道德困境。

    2005年02期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333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11 ]
  • 对建构主义教学论的历史、文化与实践的思考

    胡定荣

    建构主义教学论作为指导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缺乏历史、文化与实践的思考。建构主义教学论要对世界范围的教学实践产生影响,必须认识到其产生的信息技术时代性特征、个人主义的文化特征和走向实践的制度化特征,立足于信息技术时代的要求,着眼于教学文化的转变和教学制度的重建。

    2005年02期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1857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220 ]
  • 美国高中课程百年发展轨迹的原因分析及启示

    程可拉,胡庆芳

    本文旨在客观地描述美国高中自形成直至20世纪90年代以来掀起的新课程标准运动这长达一个多世纪历程中其课程发展的轨迹,试图从多个角度对这样的发展轨迹进行解读,同时挖掘其对于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启示意义。

    2005年02期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854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217 ]
  • 德国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技术教育

    傅小芳,周俪

    德国的技术教育在全世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其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技术教育也颇具特色。本文根据作者在德国所进行的为期一年的学习和专题研究,从发展历史、各联邦州的教育现状、教学特色等方面对德国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技术教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解析;在此基础上与中国劳动技术教育现状进行了比较、反思,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2005年02期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3220 ] |[引用频次:161 ] |[阅读次数:276 ]
  • 美国"概念-过程"课程设计模式述评

    兰英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教育当局重新为中小学校制定了新的《国家课程标准》。然而,长期流行的"主题-行为"课程设计模式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学已很难适应和满足新的教育目标的要求,"概念-过程"课程设计模式应运而生。本文对这一课程设计模式确立的缘由、设计理念、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评述,以期有助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之借鉴。

    2005年02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下载次数:1058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83 ]
  • 哈佛大学学习咨询现状及其特点分析

    陈金江,薛春艳

    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质量下降、学习困难人数逐渐增多。研究国外著名大学学习咨询的经验,有益于我们针对我国的学习咨询现状,制订相应的教育策略,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大学生事务管理的水平。本文详细介绍了哈佛大学学习咨询现状,分析其特点,以期对我国大学学习咨询开展有所借鉴。

    2005年02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942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197 ]
  • 美国高校学生资助业

    傅淑琼

    美国高校学生资助业由银行和贷方、二级市场、担保机构、替代性贷款和顾问、出版商等五个部门组成。尽管受到联邦直接贷款政策的挑战,它的发展前景依然乐观。通过对美国学生资助业的发展过程、结构、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等的思考,我国助学贷款体制可以从建立助学贷款二级市场、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和国家助学贷款基金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2005年02期 50-5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623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231 ]
  • 美国大学生资助的"资助包"制度

    赵立卫

    本文介绍了美国大学生资助的"资助包"制度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其政策目标和基本理念。

    2005年02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360 ] |[引用频次:98 ] |[阅读次数:247 ]
  • 近代以来日本的高校引智与科技发展

    刘思安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高校引智为日本的教育和科技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对当今我国的高等教育和科技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有启迪与借鉴意义。

    2005年02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34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4 ]
  • PPP模式与教育投融资体制改革

    唐祥来

    PPP是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的新模式。教育服务是准公共产品,教育投融资体制中引入PPP模式,能有效减轻政府财政支出压力,转移风险,提高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国外的成功实践、良好的项目运作环境和充足的市场资金来源为PPP模式的引入提供可能。我国应从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入手,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PPP试点。政府应营造PPP模式正常运行的法制环境,协调各方利益,充分发挥服务功能。

    2005年02期 61-6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1711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188 ]
  • 从中美比较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文晓灵

    通过中美比较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有两大问题:一是规模偏小,包括组织结构和人员数量都与工作任务不相符合,带来许多问题,应适度扩大规模;二是缺乏专业性和职业性,影响到学生工作质量和队伍稳定,应强化专业性和职业性导向。

    2005年02期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2634 ] |[引用频次:131 ] |[阅读次数:208 ]
  • 美国公立学校暴力及其对策研究

    宋雁慧

    校园暴力问题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美国公立学校暴力所表现出的尖锐性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本文通过界定校园暴力的概念,分析了美国国家教育统计数据,找出美国校园暴力的现状、特点。同时根据美国教育政策法规,分析美国所采取的预防校园暴力的对策措施,并分析措施的有效性,以期对我国预防和对校园暴力立法有所启示。

    2005年02期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2093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249 ]
  • 《比较教育研究》新投稿规则

    <正>本刊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通知,要求刊物中的论文对文中重要资料要实引具体出处,并详细到页码,否则该期刊将不被选入CSSCI来源期刊。对此,本刊再次参照《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拟订下述"《比较教育研究》投稿规则":

    2005年02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3 ]
  • 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功能分析

    熊耕

    认证制度作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种质量保障制度在高等教育内部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政府的关系中具有多重功能。在高等教育内部,认证制度为高等教育市场提供了基本的标准,对市场的自由竞争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同时,认证制度又是一种内在的统一协调力量.使地方分权管理的美国高等教育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协调一致应对来自自身和社会环境的各种挑战。在与政府的关系中,认证制度是一种政府管理的重要媒介,也是对政府管理的一种制衡。认证制度与政府之间既有联合合作的一面,又有对抗抵制的一面。在与社会的关系中,认证制度成为高等教育向社会传递信息之窗,同时也是社会公众参与高等教育管理之门。社会则需要认证制度提供关于院校和专业的信息,也通过认证制度参与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

    2005年02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1166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173 ]
  • 打造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高教的国际竞争优势

    曲恒昌

    应对WTO挑战的最基础性工作之一,是打造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高教的国际竞争优势。本文对大学核心竞争力与高教国际竞争优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基本要素及主要特点做了剖析;对打造我国大学核心竞争力进而提升高教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和政策选择进行了有益的探析。

    2005年02期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933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282 ]
  • 入世后的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服务贸易

    燕凌,洪成文

    本文以跨境支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四种贸易方式为维度对入世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变化进行回顾,并对这些发展和变化背后的原因做出分析,最后以澳大利亚的经验为基础,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入世后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2005年02期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921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239 ]
  • 美国:"跳级课程"风靡高中

    许竞

    <正>跳级课程亦称"进阶先修课程"或"高中生大学前先修学分课程"(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简称AP课程),是目前美国高中生在申请大学前争相修读的一类课程。这种"跳级课程"创立于1955年,最初目的是为了给学业优异学生接触学院级课业开辟一个渠道。截止2003年,全美参与这类课程的学生人数已达110万。由于该类课

    2005年02期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32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50 ]
  • 美国高校无钱难进

    唐霞

    <正>最近由美国"全国公共政策及高等教育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Public Policy and Higher Edu-cation)所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与十年前相比,很多州的高中生在学业上更为努力,希望能够上大学,但与此同时,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们比过去的学生也面临着更大的经济阻碍。

    2005年02期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8 ]
  • 新西兰:教师培训混乱,不合格教师数量惊人

    许竞

    <正>新西兰"教育评论办公室"(ERO)近期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新西兰当前有将近一半的初任中学教师和1/3的初任小学教师不合格。报告调查的对象均是教龄超过一年的初任教师,主要了解这些教师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工作能力和教学表现情况。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仅有65%的小学教师和52%的中学教师达到了四个综合领域所要求的能力水平,这些领域包括:学科知识、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学生的能力以及满足学生需求的程度。

    2005年02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8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93 ]
  • 美国:凤凰城大学招生制度遭置疑

    钱玲

    <正>事件回放 据美国教育部新发布的一个报告称,急速发展的凤凰城大学形成了高压力的销售文化--给

    2005年02期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38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2 ]
  • "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专栏

    "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创立于199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十几所院校共同合作,其宗旨为:提倡对西方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积极发展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的本土化学术方向;倡导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的价值取向。这项计划由两岸三地一些大学的知名学者共同倡议发起,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及美国密歇根大学杜祖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北京大学汪永铨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瞿葆奎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黄启昌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学刘述先教授等。他们发起这项计划,是针对目前在教育及社会科学研究中机械套用西方理论和脱离教育实践的现状,谋求学术研究的改革。目前,已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华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13所院校参与了该项计划。本刊开辟专栏对论文奖的研究成果作连续介绍。有关该论文奖计划的详细资讯,请查阅http://www.compe.cn的相应专栏。

    2005年02期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