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研究

比较教育学科建设

  • 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的挑战与使命

    顾明远;王英杰;张民选;

    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的发展将迎来怎样的机遇?比较教育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在全球化和国际化背景下,比较教育学科的价值何在?比较教育的研究范式又将如何转变?比较教育的研究主题又将如何扩展?顾明远先生、王英杰教授、张民选教授在2014年11月广州比较教育年会和海峡教育论坛上的发言回顾了比较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阐释了当今中国比较教育面临的历史机遇,展望了"全球治理"下,中国比较教育的发展图景。可以说,今天中国比较教育研究所面对的问题已远远不仅是单向的教育借鉴和国别教育的相似与差异分析,其研究的问题更加全球化,因而中国比较教育的研究也将更加全球化,这意味着新的发展动力、新的发展视野和新的发展方向。他们充满信心地预见,未来的中国比较教育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5年04期 v.37;No.30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086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281 ]
  • 政策借鉴与传播:构建比较政策学的核心研究领域

    吉塔·斯塔奈哈姆泽;刘骥;

    本文主要以概览的视角回顾了在教育政策借鉴与传播(policy borrowing and lending)研究中的主要议题和趋势。政策借鉴与传播是一个在学术上依托于比较教育学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领域。在比较教育学中,针对"旅行式改革"(travelling reforms)、全球化教育政策的探索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描述了政策借鉴与传播研究领域的历史,并讨论了四个新的研究趋势:第一,由双边框架向国际标准框架的转变;第二,学者们开始关注各国系统与个案背后的逻辑;第三,政策图景(policyscapes)概念对研究方法论的启示;第四,政策映射研究,即借鉴他国教育政策时的本土解读。

    2015年04期 v.37;No.303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674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20 ]
  • 教育政策比较研究的价值及其限度

    李志超;

    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作为比较教育的分支领域,从单一国别的历时态纵向比较,发展为国别间就某一范畴具体内容的横向比较,进而上升到政策形成过程中的制度性探讨。教育政策比较研究这一议题在实践应用中,具有"硬币的两面性":一方面,思维逻辑的重建、文本脉络的厘清、范式取向的调整这三个维度,彰显了政策比较研究的内在价值;而另一方面,"全球—地方化"、价值冲突、非理性修辞、文化偏见等因素,又是政策比较研究中无以超脱的局限。要实现教育政策在并置中比较,需要借助整体化立场、政策知识、"以证据为本"的研究,予以规范。

    2015年04期 v.37;No.303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77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39 ]
  • 探寻康德尔比较教育思想的根基与灵魂——康德尔自由教育思想的再发现

    马健生;饶舒琪;

    自由教育是美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康德尔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尔身处的动荡时代激发了其民主主义的社会理想,早期的生活经历和教育背景则奠定了其历史人文主义的思想底色。康德尔的自由教育思想试图在历史人文主义(传统)与进步主义(现代)之间求得平衡。这种兼容并蓄的特点使康德尔可被称为"现代的传统主义者"。康德尔之所以在美国教育史上未获得足够的关注,是因为他的自由教育思想迥异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教育"进步化"和"科学化"潮流。康德尔的自由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对于学界系统地理解其比较教育思想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2015年04期 v.37;No.303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05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29 ]

教育改革及政策研究

  • 重建共和国学校——法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

    王晓辉;

    自2012年5月以来,法国政府开始着手基础教育改革,提出要重建共和国学校,基本目标是建设公正的、高水平的和包容的学校,提高所有学生的水平和减少不平等。主要改革措施是设置师资与教育高等学校,调整学校作息时间,让学校进入数字时代。

    2015年04期 v.37;No.303 29-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724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71 ]
  • 法国义务教育扶持政策与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选择

    常宝宁;

    特别扶持政策是法国政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取的重要举措,有效改善了法国义务教育失衡现象。借鉴法国政府在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中的特别扶持政策,我国政府可通过建立教育优先区、实施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建立贫困地区学生学业辅导制度、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等举措来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015年04期 v.37;No.303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32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236 ]
  • 流动儿童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以印度、以色列、美国为例

    周国华;陈宣霖;

    在介绍印度、以色列、美国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基础上,文章从思想基础、动力因素、运行机制三个角度对三个国家流动儿童教育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对策建议。

    2015年04期 v.37;No.303 39-4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517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50 ]
  • 印度基础教育阶段少数民族的教学语言政策研究

    安双宏;

    印度的民族和语言众多,各种专门委员会和《国家教育政策》对教学语言都有相应的建议和规定,但是《国家教育政策》在各地的落实情况也有很大的差异。由于绝大多数的印度少数民族(表列部族)语言没有文字,所以少数民族学生很难接受到用本民族语言进行的学校教育,印度政府在这方面还有大量艰苦的工作要做。

    2015年04期 v.37;No.303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706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35 ]

高等教育研究

  • 基于知识图谱的创业型大学国际研究动态分析

    李培凤;

    文章运用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展现了创业型大学的研究动态和趋势。美国与英国从多学科视角引领了创业型大学的研究;高频共被引参考文献展现了创业型大学的知识基础和经典文献;引文的关键词聚类形成了四个主要的研究前沿。我国对创业型大学的研究还处于翻译与引进的初级阶段。

    2015年04期 v.37;No.303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666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98 ]
  • 美国大学院校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研究

    屈廖健;

    院校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是美国大学生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院校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旨在阐释学生成果产出的影响因素与过程。阿斯丁的I-E-O模型、丁托的学生离校模型和帕斯卡雷拉的学生发展综合因果模型是院校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的代表。三种模型中所包含的影响因素、影响路径和影响过程都对后续模型的建立以及院校研究分析产生影响。三种模型基于社会学视角对学生产出进行因果分析,具有研究动态过程、重视环境与学生互动、突出院校影响等特点。

    2015年04期 v.37;No.303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1443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302 ]
  • 英国大学招生考试“一年多考”的制度设计、社会争论与发展趋势

    苗学杰;

    "一年多考"是当下我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英国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考试(GCE-A)在课程设置、时间部署、评价内容和成绩检定等环节构建了成熟的"一年多考"的考试评价体系。其"一年多考"政策有效地降低高利害考试失利的偶然性,消除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同时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为考生提供了成绩提升的发展空间。但是在高利害考试中实施"一年多考"政策也引发了考生分数膨胀、考试甄选能力弱化、学生知识体系零散、学业负担加重以及教师的课程教学受到钳制等负面影响并引起强烈的社会争论。为回应其弊端,英国政府及其考试机构正着手减少考试次数并讨论取消大学招生考试中的"一年多考"政策。

    2015年04期 v.37;No.303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921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59 ]
  • 美国基金会如何影响教育发展——以华莱士基金会的学校领导力项目为例

    谷贤林;

    华莱士基金会的学校领导力项目始于2000年,目的是通过提升或改善学校领导力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为此基金会采取了三位一体的策略,即通过研究为项目推广和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与高校、非营利组织合作,探索学校领导者的培养与培训;选择不同的州直接开展领导力项目的实践。本文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2015年04期 v.37;No.303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65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37 ]

教师教育研究

  • 从公平走向卓越——美国《全民拥有优秀教育者计划》介评

    吴路珂;

    《全民拥有优秀教育者计划》是美国联邦政府于2014年7月制定的一项有关公平配置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政策。该计划旨在加强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帮助各州、各学区为优秀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提供多方面支持,其主要内容包括实施"公平配置教育者综合计划"、建设"公平配置教育者支持网络"和发布"公平配置教育者文件夹"。这一计划关系到今后美国州一级优秀教师资源配置与师资建设的具体措施。它的出台虽受美国政局影响,但仍显示出当代美国"从公平走向卓越"的教育政策导向。

    2015年04期 v.37;No.303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492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61 ]
  • 美国的教师教学知识研究——以MKT理论的发展为例

    黄友初;

    教师教学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以MKT理论的发展为例,介绍美国在教师教学知识方面的研究。本文分别从重视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逐渐关注教师的教学内容知识、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内容知识并重、学科内容知识与教学内容知识的融合等4个阶段论述了MKT理论的发展过程。在说明该理论的影响后,指出教学知识结构的综合性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是美国教师教学知识研究的两个主要特点。

    2015年04期 v.37;No.303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105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35 ]
  • 优质教师培养与选聘策略——国际经验及启示

    李莎;程晋宽;

    优质教师的培养与选聘是实现优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3~2014年发布的报告《教与学:为所有人实现优质教育》(Teaching and Learning:Achieving Q uality for All),将教师的选聘与培养作为实现优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策略。优质教师的培养与选聘策略主要有:选拔最优秀的人才进入教育领域;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培养全纳教师;将优质师资分配到最急需的地区;为所有教师提供合理的薪资待遇。

    2015年04期 v.37;No.303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65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9 ]
  • 薄弱学校师资问题研究——来自OECD国家的经验与启示

    于冰;于海波;

    薄弱学校难以补充和稳定优质师资是一个世界性教育问题。为了解决薄弱学校的师资建设困境,OECD国家采取了如下做法:改进职前教育,培养胜任薄弱学校教学的教师;优化招聘策略,提升薄弱学校师资聘任质量;强化专业发展,推动薄弱学校教师持续成长;改善工作环境,保证薄弱学校教师安心从教;实施激励措施,稳定薄弱学校教师队伍。这些做法对我国薄弱学校的改进、促进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5年04期 v.37;No.303 96-10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876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67 ]
  • 古德莱德论学校教育改革

    苏洋;

    文章分析了美国教育家约翰·I.古德莱德有关学校教育改革的思想,介绍了古德莱德进行学校教育改革研究的背景,概述了古德莱德对美国"政治性"学校教育改革的剖析,阐释了美国历史上多次教育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全面的教育——学校教育的目标、与生活紧密相联的教育——教室与课堂、平等的教育——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的角色与专业性——教师与教学环境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古德莱德对学校"语法法则"的诠释。

    2015年04期 v.37;No.303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13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18 ]

会议综述

  • 关注教师作为“人”的存在:论教师教育研究的人文主义取向——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综述

    陈思颖;马永全;

    文章基于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对教师教育领域关注外在标准与关注教师内在主体性之争进行讨论。本届峰会关注教师作为"人"的存在,在内容上通过关注教师作为主体性存在与教师作为社会建构存在两个方面呈现,在研究方法上更多采用质性研究,体现出教师教育研究人文主义取向。人文主义取向教师教育研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在于:教师教育需要首先关注并理解教师作为"人"的存在;教师教育研究应基于一定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脉络,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实现教师教育研究的全球视角与本土情境的融合。

    2015年04期 v.37;No.303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91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5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