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研究

教师教育研究

  • 超越“学术性”与“实践性”的钟摆之争?——对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林·古德温教授

    赵萍;李琼;

    本文是两位中国学者就教师培养的专业教育模式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副主任林·古德温(A.Lin Goodwin)展开的学术对话。在对话中,古德温教授畅谈了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驻校教师培养项目的设计理念、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古德温教授认为,教师培养的专业教育模式不应以牺牲教育理论的学习为代价,而应以"整合性"和"基于实践的问题导向"为教师教育课程设计和组织的核心原则,帮助师范生形成"关于实践的理论"。古德温教授还分析了当前美国教师教育的政策背景对以大学为主的专业教育模式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认为大学专业教育的模式应该超越"学术性"和"实践性"之争,更好地发挥教师培养的主体作用。

    2015年07期 v.37;No.306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88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75 ]
  • 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瑞典教师政策的变革及启示

    闫予沨;

    本文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瑞典教师政策的三次主要变革,包括采用教师个别化工资制度、设立新的教师教育学位体系,以及建立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制度。文章试图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变革的社会背景与原因,并概括变革的策略和整体设计的特点。

    2015年07期 v.37;No.306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48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53 ]
  • 发达国家公立学校教师的额外薪酬及其影响

    陈法宝;

    教师的工资水平是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留住优秀教师的关键因素,又是教师职业吸引力和教师社会地位的象征。OECD的调查数据显示,各发达国家公立学校教师的绝对工资和相对工资普遍不高,各国正在探索并实施新的教师激励机制,为教师提供额外薪酬,以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这些措施有效缓解了教师短缺,并在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提高落后地区和薄弱学校教师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07期 v.37;No.306 14-1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37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9 ]
  • 美国“改革式”教师集体谈判的制度特征及现实启示

    王学璐;何振海;

    "改革式"教师集体谈判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美范围内兴起的一种新型谈判模式。它从构建新型教师评估模式、调整薪资分配方式、协调教师与管理者关系三个方面入手变革传统工业谈判模式,使教师集体谈判呈现出专业化、合作化、民主化的特征与发展走向。在推进我国教育民主化发展的进程中,美国"改革式"教师集体谈判的实践经验可资借鉴。

    2015年07期 v.37;No.306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34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34 ]
  • 美国中小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政策学分析

    李海燕;李国;

    绩效工资政策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最引人注目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本文运用政策分析方法,探讨了美国中小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过程的特点和问题,以期对我国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改进提供借鉴。

    2015年07期 v.37;No.306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63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19 ]
  • 美国代课教师现象概况及启示

    孙来勤;

    正式教师请假严重造成美国大量使用代课教师。因薪酬低下、福利待遇无保障,美国面临代课教师严重短缺。目前,美国正通过拓展招聘路径、提高薪酬待遇、加强专业训练等方式,解决代课教师质量低下和数量短缺问题。我国应从师资应急补充、农村小规模小学师资配置现状和构建职业性向体验平台几个方面,反思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2015年07期 v.37;No.306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78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274 ]
  •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角色与功能

    陶青;卢俊勇;

    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小学全科教师教育计划中,实习指导教师支持实习生逐渐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聚焦观察到合作计划、合作教学,直到承担主导教学责任;引导实习生在语文、数学、科学和社会研究中的计划、教学和评价;帮助实习生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他们是教师教育者、合作学习者、合作计划者和合作教学者,在聚焦观察和反馈、辅助和支持、促进反思、支持档案袋开发和教师教育理论课程等方面发挥核心功能。

    2015年07期 v.37;No.306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2067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214 ]

教育管理

  • 美国对高校师生不正当关系的规制及其启示

    杜维超;蔡志良;

    美国对高校师生不正当关系的规制分为三个层次:对性侵犯行为,国家以刑法进行规制,遵循谦抑原则;对性骚扰行为,国家和社会以民法、行政监督、申诉等方式进行多元规制,遵循契约原则;对合意性关系,由高校与教师共同体,依据规章或职业伦理进行规制,遵循自治原则。

    2015年07期 v.37;No.306 44-5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120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81 ]
  • 论美国对高校骚扰言论的管制与调查——以“敌意环境型”骚扰言论为中心

    吴亮;

    "敌意环境型"骚扰言论的管理与言论自由保障之间存在着冲突。美国法律容许教育部门、高校为保障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照顾女生等弱势群体,适度限制师生在课堂、公共场所等区域的言论自由。高校骚扰言论一旦构成"敌意环境型"骚扰,行为人就会连同学校一并受罚。但是,只有骚扰言论严重到使"受害人沦为言论的俘虏"的程度时,才构成违法,情节轻微的性别歧视言论、含有政治表达内容的冒犯言论不在违法言论之列。

    2015年07期 v.37;No.306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41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52 ]
  • 美国高校“非升即走”制的保障机制分析——兼论我国实施该制度的路径优化

    张丽;刘焱;裘指挥;

    充裕而优质的教职来源、强有力的专业化成长支撑、完善的学术自觉、畅通的人才流动渠道和多元的文化认可机制是美国高校"非升即走"制生存的土壤。我国在借鉴国外"非升即走"制的实施过程中产生了积极效应,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科研的"大跃进"、"急功近利地炮制学术成果"、"人才管理困境"等诸多问题的出现。为此,要强化大学的人才培养功能、凸显"教学"的学术生产力、完善教师"走"后的顶层设计、实行教师分类管理、落实"非升即走"制的保障机制,从而实现我国实施"非升即走"制的路径优化。

    2015年07期 v.37;No.306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下载次数:1805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236 ]
  • 学生参与评估模型研究的回顾与评论

    曾家延;

    该文是对学生参与的概念、研究价值、研究取向和评估模型的回顾和评论。学生参与概念呈现出从单一到多维,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脉络;从被认为是学生花在任务上的时间,到学生参与的情感和心理投入,再到学生参与的情感、行为和认知等多维建构的过程。学生参与因其具有可塑性、影响学习结果、对学习精力的导向性等特征显示出其巨大的研究价值。根据其概念发展,学生参与呈现出三种研究取向和多种评估模型。本文通过评论学生参与评估模型,提出我国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参与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下与课程互动的过程,依据互动理论,开展生态学视角下系统互动取向的学生参与研究,并且需要结合课堂观察单和访谈提纲等工具对学生参与进行精确的测量。

    2015年07期 v.37;No.306 62-6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1086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237 ]

教育思想与理论

  • 论国际视野中的“大数据与教育”

    胡乐乐;

    数据的收集、分析与使用对人类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大数据技术最近几年的快速兴起与发展给教育带来了一种不容忽视的非常复杂的图景。一方面,对大数据的分析与分析结果大大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以及整体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但另一方面,对大数据的不良使用也会给学生的隐私带来诸多潜在的危害。通过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案例,我们能够全面、系统、正确认识大数据与教育,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竭力避免其危害。

    2015年07期 v.37;No.306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下载次数:1647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220 ]
  • 教育主体的变革:国外“数字一代学习者”研究述评

    杨俊锋;余慧菊;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当今的年轻一代学生是在数字和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常被称为"数字一代"。国外有研究者指出"数字一代学习者"具有和上一代学习者不同的学习特征,他们偏好技术,喜欢交互,爱好分享,擅长多种任务等;然而也有研究者认为"数字一代学习者"在使用技术的方式和偏好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以年龄来区分过于武断,呼吁更多的实证研究。在综述了有关"数字一代学习者"的文献和相关实证研究之后,作者发现当前关于"数字一代学习者"的争论其实可以解释为宏观研究取向和微观研究取向的差异。基于国际的相关研究,作者提出"数字一代学习者"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同时提出了"数字一代学习者"的界定标准,并指出未来研究的五个重点方向。

    2015年07期 v.37;No.306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885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97 ]
  • 美国关于转学经历对学生影响的研究综述

    李跃雪;邬志辉;

    美国长期关注学生转学问题,并转学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梳理了美国关于转学问题的研究成果,对转学经历给学生带来的影响、降低消极影响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美国的相关研究有助于引起我们对转学生群体的进一步关注,继续深化转学问题的研究,为制定转学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2015年07期 v.37;No.306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5K]
    [下载次数:982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68 ]
  • “同分异构”视域下的中西方大学文化演进与发展

    李成恩;侯铁珊;

    借用化学学科中的"同分异构"理论对中西方大学文化进行界定和分析,是将自然科学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中西方大学文化问题研究的一种尝试。通过运用"同分异构"理论及其方法,对中西方大学文化结构和历史演化机制进行了论述,并对中西方大学文化"同分异构"现象及生成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中西方大学文化可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同分异构体";为科学解释中西方大学文化间存在的差异、矛盾和冲突等现象,进而实现彼此间的融合与转换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2015年07期 v.37;No.306 91-97+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下载次数:39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33 ]

教育质量国际测评

  • PISA2015科学素养测试内容及特点

    刘克文;李川;

    2013年3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了《PISA2015科学框架草案》,其目的是为PISA2015科学素养测试题目的编制提供依据。该框架将"科学地解释现象"、"评价和设计科学探究"、"科学地解释数据和证据"定义为科学素养的三种能力,把PISA2006测试框架中的"科学知识"定性为"内容性知识","有关科学的知识"细化为"程序性知识"和"认知性知识",并首次提出科学素养能力和知识类型的"认知需求"框架。这是PISA测试对"科学素养"内涵给出的最新解释。对此进行分析研究,会对我国科学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2015年07期 v.37;No.306 98-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下载次数:7022 ] |[引用频次:202 ] |[阅读次数:248 ]
  • 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

    陈时见;谭菲;

    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是经合组织为反映学生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而推行的跨国性比较测验。该项目以学生更好的学习、教师更好的教学、学校体制更加高效为基本理念,经多年的实施,在世界教育政策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梳理和研究"PISA"项目的产生与发展、内容与实施,不但有助于深入了解该评价体系的整体发展全貌,彰显其鲜明特点,还能窥探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从中获取有益借鉴。

    2015年07期 v.37;No.306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下载次数:2684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33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