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研究

“一带一路”教育研究

  •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全球胜任力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践路径

    徐辉;陈琴;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存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等共同价值引领全球胜任力教育,克服全球治理失衡、国际产物与本土文化的冲突、内在动力与外在环境的制约是全球胜任力教育的核心。研究认为,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建设全球胜任力本土框架;重视区域共同体建设与教育合作,创造跨国交流机会;提升教师全球胜任力教育,开设全球胜任力多元课程;提供多元文化环境,扩大全球胜任力实践机会,是推动构建全球胜任力的主要途径。

    2020年07期 v.42;No.366 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下载次数:3268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75 ]
  • “一带一路”视域下越南高等教育国际化态势研究

    王焕芝;

    当前越南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体现为内向国际化,即人员流出越南、项目及机构流入越南。具体表现为以学生流动为核心的人员流动;以高级课程项目和联合/结对项目、国际分校为主的机构层面的互动;以建立卓越大学为核心的政府层面的互动。越南高等教育国际化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面临着缺乏严密的顶层设计、"国内国际化"程度不高、全面移植与本土化问题,以及缺乏透明度、腐败行为严重等。

    2020年07期 v.42;No.366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下载次数:96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3 ]
  • “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化中阿高等教育合作的战略思考

    王婷钰;

    中阿共建"一带一路"需要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助力民心相通,提供人才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阿高等教育合作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合作机制初步建立,学生交流互动增强,合作办学形式趋于多元和科研合作走向制度化。但中阿高等教育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阿拉伯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安全局势,将阿拉伯国家分为三类,可分别采取加强交流合作、协助能力建设和发展教育援助三种策略进行合作。

    2020年07期 v.42;No.366 20-2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100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2 ]
  • 智慧教育:中巴高校合作的战略选择与施为路向——基于巴基斯坦《高等教育2025愿景》

    白玲;安立魁;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支点国家。2017年,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发布了《高等教育2025愿景》,提出通过实施智慧大学、教育云和服务、教育和研究网络以及高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4大信息与通信技术(ICT)教育项目推行智慧教育,提升其高等教育质量。智慧教育是互联网+时代全球教育转型的必然趋势,巴基斯坦对智慧教育的推崇与中国智慧教育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这为中巴高校的进一步合作提供了战略选择。基于智慧教育加强线上合作、打通科研人文交流通道、扩大留学生的互派培养等施为路向,可促进中巴高校的纵深合作,利于联合打造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国际化品牌。

    2020年07期 v.42;No.366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下载次数:103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9 ]
  • 乌兹别克斯坦国民教育改革及发展现状分析

    李郁瑜;

    乌兹别克斯坦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走上教育改革之路;近三十年来,在国民教育发展愿景、教学机构所有制形式、教育体系结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招生制度建设等方面发生重大改变。2016年底,米尔济约耶夫当选总统后,将教育作为国家优先发展领域之一,大力革新教育政策。教育改革逐渐转向以大开放和国际化为导向,追求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耦合"发展,但在学前教育建设、教学机构管理、各类型教育质量标准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教育资金支持、教师人力资本建设、新兴学科专业发展等方面较为薄弱。

    2020年07期 v.42;No.366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下载次数:69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3 ]

教育思想与理论研究

  • 教育理论生活和教育实践生活的共生——施特劳斯学派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观

    严从根;

    教育理论生活和教育实践生活之间存在着冲突。为了消解这种冲突,启蒙方案企图用教育理论改造教育实践,反启蒙方案企图用教育实践改造教育理论。施特劳斯学派认为这两种方案都不可能成功,它们的错误实际上都是一样的,以为教育理论生活和教育实践生活之间的冲突可以消解。施特劳斯学派认为,教育理论生活和教育实践生活之间的冲突不可化解,但二者却可以共生。共生的方案就在于在复兴古典哲人显白教诲和隐秘教诲并用的写作艺术和教育智慧。在显白教诲和隐秘教诲并用中,教育理论生活和教育实践生活之间的冲突并没有消解,但二者却可以各得其所,并行不悖。

    2020年07期 v.42;No.366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下载次数:106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4 ]
  • 寻找芬兰教育成功的基因:历史-文化视角的阐释——专访芬兰埃博学术大学教授迈克尔·乌尔恩斯

    董辉;

    近二十年来,芬兰教育备受全球关注。而真正理解芬兰教育的成就,需透视其独特的社会情境,从"基因"层面读取芬兰教育发展、改革和成功的文化历史密码。通过对芬兰埃博学术大学教育学讲席教授迈克尔·乌尔恩斯的专访,进一步确认,这个北欧国度的教育成功离不开"崇教尊师"和"公平优先"历史传统的奠基,脱不开互信、承责与协作性政治文化中生成的"发展导向"政策模式的支撑,离不开其社会意识形态注重营造的一种平衡的"教育-社会"观念,以及在此之上构建出的"系统思考""放松管控"与"强效领导"的治理体系,这都为芬兰"由内而外"的教育改进提供了持续的动能。

    2020年07期 v.42;No.366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下载次数:1752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74 ]
  • PISA如何影响德国教育改革——以“休克主义”为视角

    肖军;

    PISA2000测试结果在全球产生了重要影响。在"PISA震惊"后,德国开始实施一系列教育改革,包括建立全国教育标准和评估机制、改革中等学校结构和学制、新建扩建全日制学校、强化幼小衔接、加强对移民背景学生的教育。从德国教育改革中可以看出,OECD以PISA为工具推行其自由经济教育理念的逻辑,即OECD通过PISA产生的"休克效应"制造出教育改革的契机,进而提供其预设的改革理念和措施,从而对主权国家乃至全球教育治理产生影响。

    2020年07期 v.42;No.366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下载次数:98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5 ]
  • 全球化视野下的日本历史教育新动向

    赵世海;

    为改变历史教育重视知识背诵、忽视能力培养,学生近现代史学习不足的现状,日本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历史教育在最新学习指导要领指导下整体进行了重大修订。今后,日本历史教育将致力于培养学生全球化视野下的历史意识,实施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课堂教育理念,注重近现代史学习中日本与欧美之间的联系,偏重欧洲中心史观;内容上以日本历史为中心、弘扬日本民族文化,以培养爱国意识,并强化国防教育;同时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倡导讨论式教学。这次新历史教育的实施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2020年07期 v.42;No.366 67-7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913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52 ]

课程与教学研究

  • 德国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内容·考评

    孙进;陈囡;

    劳动教育是德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发展并形成了完备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从目标来看,德国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课程旨在传授与劳动和生活相关的知识及能力,增强学生劳动价值意识和公民意识,为其参与社会生活作好准备。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涉及经济、社会、技术、家政、法律、生物、自然科学、日常文化、职业和学业导向等领域。就考评方式而言,劳动教育课有笔试、口试、实践工作和展示等多种考评方式。总的来看,德国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课程具有体系完备、主题和内容综合化、以生活和职业为导向等特点,受到参与各方的重视。

    2020年07期 v.42;No.366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7417 ] |[引用频次:175 ] |[阅读次数:82 ]
  • 当代美国学校课程统整范式的生成与演进

    刘登珲;

    通过引进"范式"理论,围绕"范式"内在的核心问题、学术主张、团体互动、社会条件等要素刻画了当代美国课程统整的研究图景,析取了其内在的理论资源。研究发现,当代美国学校课程统整范式是专业学术团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围绕领域核心命题不断互动、交流的产物。根据逻辑基础和功能旨趣不同,当代美国课程统整研究分化出了"知识—效率""自我—发展""社会—理解"三种范式。这三种范式肩负着各自不同的使命,相互争斗又彼此融合。批判吸收美国课程统整的理论资源,要正视课程统整实践的复杂性、多样性与特殊性,摒弃范式之争,树立综合性的课程统整观。

    2020年07期 v.42;No.366 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下载次数:111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8 ]
  • 能力测评转向:经合组织学生社会情感能力调查项目研究

    屈廖健;刘华聪;

    OECD社会情感能力调查项目以大五人格理论与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搭建了社会情感能力分析框架,对全球10~15岁学生的任务表现、情绪调节、与人交往、协作能力、开放思维以及复合技能六大社会情感能力展开考察,对学生所处的家庭、学校乃至社区学习环境进行分析。该项目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以及文化背景下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共性与个性,探究了学校、家庭、社区场域内影响个体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因素,考察了不同维度的社会情感能力对个体发展与产出的影响。社会情感能力调查项目是跨文化情境下的研究主题、概念与分析框架、研究设计及测量工具的创新实践。

    2020年07期 v.42;No.366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6K]
    [下载次数:3293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61 ]

学前教育研究

  • 经合组织国家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战略研究

    秦旭芳;姜春林;

    近年来,OECD国家托育服务发展战略逐渐深化。在战略规划方面,准确审视自身内部环境,发挥经费充足、福利优厚、课程规范的优势,着重弥补管理部门职责不明、处境不利儿童比重大、从业人员匮乏的短板;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颁布法律法规、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督导评估体系为托育服务业创设机会,应对全球保教一体化趋势与家庭需求差异大的挑战。经过阶段性战略调整后,OECD国家形成了清晰的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路径。明确职责,保证婴幼儿托育服务可持续发展;优化环境,完善托育服务课程标准和评价机制;汇聚合力,提供多元化婴幼儿托育服务模式;实时监测,加强婴幼儿托育服务品质保障是OECD国家的实践经验。

    2020年07期 v.42;No.366 98-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下载次数:2137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76 ]
  • 德国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框架、特点及经验

    张姝玥;顾高燕;

    德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致力于探索以改进实践为导向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该体系在不断发展及完善中逐步走向成熟。德国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了由"导向质量""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组成的质量模型整体框架,分为20个质量领域,通过六大指导视角以及七步走步骤全方面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体现出关注幼儿发展、方案详尽严谨、指标设计精到、关注评价过程性和动态性等特点。构建国家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基础,制定科学、可操作的评价工具,注重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关注评价的过程性和动态性是德国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经验。

    2020年07期 v.42;No.366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下载次数:3796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0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