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研究

特稿

智能革命与教育变革研究

  • 美国人工智能战略中的教育蓝图——基于三份国家级人工智能战略的文本分析

    袁利平;陈川南;

    美国政府发布的三份有关人工智能的国家级报告均强调将教育和人工智能纳入国家战略全局,原因在于推动教育深刻变革,以培养未来人才、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以及继续保护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美国人工智能战略中的教育图景主要由认知导向、目标定位、路径选择和保障机制所构成。美国人工智能战略中的教育方略包括:强调教育应用顶层设计,构筑教育战略发展合力;注重教育产业研发投资,推动教育领域平稳发展;坚持科技人文教育并重,着力AI劳动力全面发展;加强世界顶尖人才引进,提高国际教育竞争实力,重视AI新技术安全研究和落实教育应用安全保障等策略。

    2020年02期 v.42;No.361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2442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230 ]
  • 加拿大人工智能人才教育何以兴盛——人才生态系统视角的审视与思考

    汝绪华;

    加拿大人工智能人才教育一直处于国际领导者地位。然而,由于不具备美国硅谷完整的人工智能人才生态系统,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面对人才教育优势无法转变为产业优势的窘境,加拿大政府希望能够扭转这种局面,使加拿大也成为人工智能人才的聚集地,而不只是一个人才孵化器。加拿大推出了人工智能国家战略与更多优惠政策,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孵化器的人才教育模式,构筑了人工智能人才市场生态,形成了三点一线的人工智能研究带,整合了政府、高校与高科技企业三方力量,着力打造以人才教育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人才生态系统。在各方持续努力下,加拿大的人工智能人才生态明显改善。

    2020年02期 v.42;No.361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下载次数:194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13 ]
  • 重塑自身以塑造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MIT方案”

    武建鑫;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宣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变革之于现代大学的强烈诉求,而且是一次反思教育、重塑教学和再定义大学的良好契机。麻省理工学院在系统审视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基础上,秉承"重塑自身以塑造未来"的发展理念,启动了能够引领智能时代的"MIT方案"。整个方案涵盖苏世民计算学院的建立、人才培养理念的变革、智能技术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企业、政府的联合研究策略,充分体现了计算思维、相互塑造、引领未来的内在逻辑。虽然方案的实施过程仍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但方案所体现的"结构再造"理念足以引领未来高等教育的变革,而这正是世界一流大学在人工智能时代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2020年02期 v.42;No.361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1068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88 ]
  • 英国媒介研究课的特点及启示——基于英国最新《GCSE媒介研究课程标准》与评估框架的分析

    孙婧;周金梦;

    2013年英国教育部为应对国内基础教育质量的下滑,掀起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于2016年颁布了包含六大目标和四大关键概念的最新版《GCSE媒介研究课程标准》,并于2019年出台了"2+1"模式的评估框架,即两次书面考核与一次媒介创作。分析发现,英国媒介研究课课程标准与评估框架的特点为:课程目标彰显三位一体,课程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评价内容多样化且坚持以实践为导向。借鉴英国媒介研究课程改革的经验,我国应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国家课程体系并出台课程标准,以保护、鉴别、赋权为宗旨设置多层次的课程目标,设置跨学科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内容,构建符合媒介素养教育特点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2020年02期 v.42;No.361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下载次数:122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53 ]

教育思想与理论研究

  • 全球教育治理:概念·主体·机制

    孙进;燕环;

    作为现象和实践的全球教育治理由来已久,但对全球教育治理的基本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可对全球教育治理的概念、主体和机制做出如下的界定与总结:全球教育治理是国际社会各利益相关方通过多种方式共同管理全球教育事务的活动;全球教育治理的主体主要有主权国家、政府间的国际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智库等,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全球教育治理的机制主要有基于国际法和国际公约的全球教育治理,基于教育新思想和新理念的全球教育治理,基于国际会议和多边论坛的全球教育治理,以及基于教育指标和标准的全球教育治理,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当前,多元的主体通过多样的机制在多个不同的层面和舞台上活动,共同构成了一种相互交织与影响的复杂的全球教育治理体系。

    2020年02期 v.42;No.361 3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下载次数:2898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94 ]
  • 韩国“美式教育学”:成因、发展与本土化路径

    赵同友;张德强;

    教育学本土化是许多"后发型"现代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20世纪上半叶,韩国教育学是日本输入的"殖民教育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韩国流行美国的"科学的民主教育学",专业共同体、课程结构、学术论文的方法和选题都具有浓重的美国特征。韩国对美国教育学的单方面依赖造成了理论脱离实践的严重问题。基于这种困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开始全力推进教育学本土化。其路径主要有四条:一是国家层面的倡导,建立本土化研究机构;二是学术界对外来理论和本土经验的持续反思;三是对韩国文化教育史的系统深入研究,推崇对韩国现实教育问题的实证研究;四是师法多种资源,不再"一边倒"地学习美国。韩国教育学从日本"殖民教育学"到美国"科学的民主教育学",再到韩国"美式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彰显了韩国社会在融入世界主流文明与保留民族特色之间的平衡所做的努力。

    2020年02期 v.42;No.361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73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40 ]
  • 智识作为专业教育的产品——弗莱克斯纳专业智识教育理论探析

    王军;

    专业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大学应如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在当今专业教育迅速扩张的热潮中亟须冷静思考的问题。20世纪早期,弗莱克斯纳的专业智识教育理论从目标、场所、课程、教学等方面论述了专业教育,提出了以下观点:专业的本质属性是基于知识的智识;大学是获取智识的场所和知识的母体;专业教育应有条件地进入大学,以融合大学理想与专业本质;以知识为基础的大学专业智识教育是培养智识的唯一手段。专业智识教育理论是维护大学精英教育传统基础上对社会压力的回应,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

    2020年02期 v.42;No.361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下载次数:44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92 ]
  • 日本现代教育发展中的“去差别化”与差别再生产

    冯川;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现代教育发展表现出"去差别化"的政策意图,但却呈现出"去差别化—差别再生产"这一悖论式的历史循环。高等教育和应试选拔大众化起到了使各阶层"去差别化"的作用;业绩主义评价方式,使阶层间文化资本差别隐而不现。但应试教育催生学历精英和应试精英,引发反学历精英主义的社会情绪;填鸭式教育和校际竞争催生出学校的差别化教学倾向和去教育差别化的社会意志。教育部门采取缩小公立高中校际差距的政策,并推行被统称为"宽松教育"改革的系列政策,却又让在应试教育和业绩主义的主导下潜隐的阶层差别显露出来,似又让改革回到了原点。

    2020年02期 v.42;No.361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下载次数:104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9 ]

公民教育与德育研究

  • 新加坡学校价值观教育:路径、特点及经验

    杨茂庆;岑宇;

    作为移民国家,新加坡中小学在建立学生一致认同的学校价值观和具有自身特色的道德规范体系时,采取法治约束与德治教化相结合、显性课程传授与隐性课程涵养融合、学校与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化共育的实现路径,有效解决各民族所固有的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新加坡学校价值观教育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加强国家主权意识教育、进行全面的法治教育、改造传统儒家伦理思想、巩固道德教育核心地位和注重多元民族和谐教育。"德法并举"提高价值观教育实效性;学科间相互配合形成价值观教育合力;学校、家庭与社会融为一体构建全方位价值观教育网络是新加坡的实践经验。

    2020年02期 v.42;No.361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下载次数:2513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281 ]
  • 公民行动: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新模式

    李潇君;

    近年来,美国公民教育学界和教育实践者倡导一种新的体验式公民教育策略——"公民行动",它集合了公民教育中的积极青年发展、社会-情感学习、服务学习等思想,基于以"变革"为核心的理论,聚焦观点表达、专业技能、集体行动、反思意识四个核心要素,旨在推动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项目的、高质量的"公民教育。在实践层面,这种教育模式被纳入美国国家和各州的课程标准,并依托相关"公民行动"项目,逐渐成为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主流模式。

    2020年02期 v.42;No.361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下载次数:2059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326 ]
  • 意大利公民教育发展的历程、实践与思考

    安阳朝;贾利帅;

    意大利公民教育历经三个历史阶段,分别为游离期、政策化期和全球化期。其主要实施举措包括开设公民教育课程、学校联合多元组织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拓展校外公民教育路径。意大利公民教育从而在整体上呈现出发展方向由"非正规化"到"政策化"、教育主体由"单一的学校课程"到"多元化主体参与"、教育方法由"训练式"到"体验式"的三大特征,并积累了重视政府主导、调动多元教育主体、开发"体验式"教育资源等经验。

    2020年02期 v.42;No.361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下载次数:1334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08 ]

高等教育研究

  • 从跨学科到超学科:日本高校文化遗产专业建构历程与特点

    张颖;曹碧莲;

    在全球遗产事业紧锣密鼓的当下,学科建设对专业人才培养至为关键。作为该领域的先行者之一,日本高校文化遗产专业的建构历程,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呈现出从"跨学科"到"超学科"的演化走向。其学科边界、内涵范畴、培养目标确立的现实依据,以及在专业教学中强调的"学科间性"等都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2020年02期 v.42;No.361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112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00 ]
  • 德国“卓越计划”结构性影响研究——基于应用科学大学的考察

    王兆义;

    进入21世纪以来,"卓越计划"是德国实施的最为重要的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它以资助德国顶尖大学的科学研究为主要途径,以提升德国大学的全球竞争力为主要目的。作为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灯塔",它主导着德国高等教育理念由"均质"向"分层"的范式转变。在平权思维的影响下,应用科学大学在"卓越计划"中的理性应对带来了许多"政策平衡",使其成为"卓越计划"的间接受益者。从更高维度上看,"卓越计划"中提出的"精英大学"理念与德国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作为新型大学的应用科学大学却以"温和分化"的方式维系着德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平衡。

    2020年02期 v.42;No.361 9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下载次数:83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8 ]
  • 美国教育委员会参与大学国际化研究

    黄帅;杨天平;

    美国教育委员会是全美最具规模的大学协会,是大学国际化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为提升大学的国际竞争力,美国教育委员会提出全面国际化理念,通过为大学定制全面国际化方案、创建引领国际化学习社区、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开展大学校园国际化调查与研究等途径参与大学国际化。虽然一直受到自身定位不清、留学生规模增速放缓、过度商业化等困扰,其行动却开创了大学国际化深度发展新路径,有助于避免大学国际化战略同质化、解决大学国际化战略"落地难"问题、拓宽大学的国际合作渠道。

    2020年02期 v.42;No.361 10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63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3 ]
  • 下载本期数据